慈溪仲嫉娱乐有限公司

大學生與讀書筆記

| 新華0

讀書筆記可以方便你在將來需要時查閱和參考書籍的內容,特別是那些你感興趣或者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內容。什么樣的大學生與讀書筆記才算是優(yōu)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大學生與讀書筆記,方便大家學習。

大學生與讀書筆記

大學生與讀書筆記篇1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過去數千年,但依然能在我們耳邊回響。如果說有一本書能夠讀一輩子,那么我認為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集,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的詩歌?!对娊洝贩譃轱L、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收集了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有對愛情的期望,有對勞動的贊美,有征夫對故土的懷念,還有受欺壓者的憤慨。雅,分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室的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多為貴族所做,為了祈禱豐年,歌頌祖德。頌,就是宗法制的體現,了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有對愛情的期望,有對勞動的贊美,有征夫對故土的懷念,還有受欺壓者的憤慨。雅,分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室的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多為貴族所做,為了祈禱豐年,歌頌祖德。頌,就是宗法制的體現,都為宗廟祭祀的歌曲。

正如我們課堂上所學,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賦就是指鋪陳,我們從小聽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用了這種手法,直接表現自己的情感;比就是打比方,比喻,“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將衛(wèi)國女子的風情寫了出來;興就是起興,先言他物,后吟所詠之物,“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用蔓草和露珠將對愛情的浪漫和自由顯現出來,對詩歌渲染氣氛,創(chuàng)造與眾不同的意境有很大作用。

愛情,是《詩經》一個很優(yōu)美的主題,千年之前的情侶追求著自己愛情的自由,浪漫。如果說有一種情感能一直延續(xù)下去——那就應該是愛情的純潔和美好。如《衛(wèi)風·木瓜》中“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描寫男女相互贈禮來表達對對方的愛,用“瓊琚”“瓊瑤”“瓊玖”來強化主人公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一再表白。

親情,在中華民族的傳承中從未中斷,《常棣》中“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講兄弟之間比作常棣花,花托花蒂相互襯托,常棣花顯得更加的光燦鮮艷,兄弟之間也更加親密。詩中詩人不斷用注意兄弟之情去撞擊世人的'靈魂,使人引起共鳴。

服役,每個征夫心里都會有思鄉(xiāng)思佳人的想法,“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漫漫征途,佳人等待已久;思鄉(xiāng)之心,雨雪紛紛飄過??v然路途遙遠,思鄉(xiāng)之情,相思之苦,并沒有淡去,心依然向著一個不變的目標——故鄉(xiāng)。

恬淡,生活的追求,秦人用“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睘槲覀兠枥L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園生活,與自己心愛的人一道歸家,一道勞作,路上欣賞一片片的桑林,陣陣輕笑聲傳便樹林,透人心脾。生活的舒適,環(huán)境的優(yōu)美,人生的自由,這不就是我們現代人不斷追求的理想生活么?先人已然為我們描寫了一幅如仙境一般的世外桃源。

人生,無論什么時代都會有人感嘆時間短促,人生短暫,“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于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于我歸息?!蔽覀兡芨械皆娙藢θ松虝憾鵁o所歸宿的失落。蜉蝣,朝生暮死,詩人用這種小昆蟲寫出人生的脆弱和消亡前的美麗以及即將離開時的困惑,使人所感曇花一現,浮生若夢的感覺格外強烈。

詩經,我國文化的瑰寶,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睂W習詩經,不僅僅是對對文化的繼承,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涵養(yǎng)的一種成長,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fā)現自己,或檢查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大學生與讀書筆記篇2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其文字優(yōu)美、語言流暢、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該書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大背景,以斯嘉麗的情感為主要線索展開敘述?!讹h》一經面世,就暢銷全球,成為了十分有影響力的一部名著。

我是在工作之余,看的這本書。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斯嘉麗、艾希利和瑞恩,當然還有玫蘭尼?!讹h》分為上下兩部,當我看上部的時候,只是感覺斯嘉麗是一個絕世美女,很多男人都很喜歡她而已。稍微給我印象深一點的地方就是,她向艾希利表白愛意而被他拒絕時,竟然被另一個男人瑞德聽到了,那種情景的設置讓我感覺很好笑。但,沒想到的是,這個令我感覺好笑的地方竟然為以后所有的'情節(jié)埋下了伏筆。當我看到該書的下部的時候,才突然發(fā)現,這是一本絕世佳作。本來以為故事情節(jié)寫的太過夸張,但到了故事的結尾,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哭了一遍又一遍??赐暾繒?,才發(fā)現那些我以為夸張的描述其實一點也不夸張。

自我深愛一個不愛自我的人,而最終卻發(fā)現自我愛的可是是心中締造的那個完美的影子。自我深深厭惡的那個人,卻愛自我愛的已經沒有了愛的勇氣?,F實中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我自我就深陷這個怪圈里無法自拔,無法逃脫。書中寫的是一樁讓人糾結難解的錯愛,可是我明白,這樣的錯愛不止書中獨有。

大學生與讀書筆記篇3

何處訪扶桑?直破浮云問羿郎。羲和揚節(jié)橫四荒,皇皇。輝被一冀演流長。崇善以為常,格物修身貴蕙纕。三綱八目普澤廣,如陽。澡身浴德陟高岡。

——《南鄉(xiāng)子·讀

這是我在大一生活正式拉開序幕前那個帶著期待和夷猶的暑假中,讀罷儒家經典《大學》,醍醐灌頂,揮毫而就的小詞。平仄不算整齊,句意也略顯生澀,然而這五十六字所傳達的,并非一個文藝少女無根的狂想,而是一個成年人審慎的思慮。

《大學》相傳為孔圣遺書,為曾子轉述與闡發(fā),為朱子所整理修訂,貴明德,崇圖新,敦善道。區(qū)別于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古代的大學實為“大人之學”。在夏、商、周三代,貴族子弟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十五歲入大學,學習窮理、正心、修身、從政之道。在我看來,即使時間隔閡了古今的教育觀,教育者對于人格的終極關懷仍然是一致的,因此,《大學》提出的治學修德的理念仍然對我們初入大學者有著特殊的意義。

最為國人熟知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學”三大綱領,既是“大學”的主題,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指出大學之道,在于弘揚內心的美德,革除自身的舊習惡欲,從而臻于道德之化境。站在一個人的高度來看,這不僅是大學學生的要求,更是自我人格升華的根本之道——這恰恰是大學教育的長期目標所在。站在一所一流大學的高度來看,這樣的道義直達終極的人文關懷,跨越行業(y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國界、意識形態(tài)甚至是朝代或時間,擁有近乎永恒的生命力。這正是“輝被一冀演流長”一句所闡釋的,《大學》的“三綱”有如中天之日的.光輝,普照的不僅是一個人的一世進退,更是一代人類文明的一燈燃滅。

在現代,公認的大學精神有三:自由、通識和德性。自由指的是思想的自由,保護學術和學風不被名利場和政治紛爭風蝕。在那百家爭鳴的時代,各家兼收并蓄,以和為貴,教育上亦如此,且政治和經濟體系并沒有發(fā)展完善,并未出現此類沖突,暫且不談。通識指的是博物洽聞的思想訓練,這與“親民”的圖新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強調個人在治學過程中的整體健全的發(fā)展,以及永不褪色的創(chuàng)新精神。德性則是統領前二者的要義,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之一,完全吻合于“明明德”這一綱領。真正的德性,簡單來說就是對愛、智、力、美的追求、恪守和圓融??梢姡排c今的大學之道以及對人和社會的終極關懷,幾乎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大學》之“八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它們之間的因果層遞關系。這八大規(guī)則既是為“三綱”而設計的條目,也是儒學提倡的人生進修階段,前四目為“內修”,后三目為“外治”,而中間的“修身”一環(huán),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的樞紐,是根本,前與“內修”合為“獨善其身”,后與“外治”合為“兼濟天下”。格物與致知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注重現實生活和實踐,認為恒學窮理,積累用力日久,自會明悟世間萬理。這種說法固然有其狹隘之處,然而其對從書本中得到書本的“本本主義”的否定,對實踐第一性的強調,現實意義也是顯然的:鼓勵大學生從“象牙之塔”的自我小天地中走出,批判“坐而論道”的玄學約束。誠意則與慎獨掛鉤,強調“誠于中,形于外”的自律性?,F代社會有許多人和車輛在十字路口過馬路時,若周圍人多則忍氣吞聲地等綠燈,若人煙稀少則不管不顧地闖紅燈,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性的劣性頑疾,歸根而言是對規(guī)則的隨意心態(tài)和不尊重,更是不能慎獨誠意的“偽君子”表現。誠意一目,并不是簡單粗暴地教導大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這又不是中小學生守則),更希望大學生能舉一反三,真正做到心胸坦蕩,光明磊落。正心則強調端正心思來駕馭感情,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態(tài)。大喜與大悲一樣,都是極端的感情,若為其困擾,則易失去自控。保持一種客觀中庸的

心態(tài),有利于對真理的透徹認識,避免“感情用事”。修身則大同小異,關鍵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狹,實質上它更強調前四者的節(jié)節(jié)緊扣與有機融合,與后三目共同形成由小及大的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后一級是前一級的總和,前一級是后一級的細胞,此四者共同強調“恕道”與“絜矩之道”,即推己及人、上者垂范的道義。以上是我對八目的整體感知與體悟。

儒家認為,循著“八目”的車轍行駛,必將抵達“三綱”之所在,鼓勵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格物修身,以鑄造趨于“至善”的人格。作為一名有抱負的準大學生,“澡身浴德陟高岡”是我的理想和決心。“博學審問,慎思不罔,明辨篤行,為國棟梁”,大學為我提供了自由、通識和德性的空氣和養(yǎng)料,我將茁壯生長,“直破浮云問羿郎”!

附一:原創(chuàng)詞《南鄉(xiāng)子》的注釋與簡析:

注釋:

(1)扶桑:神話傳說中太陽棲息的神樹。

(2)羿郎:神話傳說中射下九個太陽的英雄人物。

(3)羲和:太陽的母親和駕車人。節(jié):鞭子。四荒:指遼闊的大地。

(4)皇皇:同“煌煌”,輝煌壯觀的樣子。

(5)冀:古代中國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島。冀州為九州島之首,這里冀代指中國。

(6)以為常:認為是常規(guī)。

(7)蕙:香草名,俗名“佩蘭”。纕:佩帶。這里蕙纕比喻高尚的德行。屈原《楚辭·離騷》: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8)澡身浴德:語出《禮記·儒行》,謂修養(yǎng)身心,使之高潔清白。

(9)陟高岡:陟,升,登。語出《詩經·國風·卷耳》,喻為臻于化境而奮斗。簡析:

上片是我仰望七月火輪的豪情流露,以“日神”喻明德,強調二者的時空連續(xù)性。下片直抒胸臆,表白對善德的崇尚和對自我的期望。

附二:參考資料:

《國學經典少兒讀本之大學中庸》,中州古籍出版社,高秀昌主編,李立新注解。《大學的三種精神》(選自20__年6月《看歷史》),網絡資料。

陳來《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三聯書店出版社。

屈原《楚辭·離騷》、《楚辭·九歌·東君》、《楚辭·九歌·云中君》。

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大學生與讀書筆記篇4

《物種起源》是一道享用不盡的“精神盛宴”。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標志著19世紀絕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影響歷史進程的經典著作,震撼世界的10本書之一。今年以來仍居于多家圖書榜前列,仍在讀者的手上流傳著。

在英國倫敦,那一天是很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倫敦眾多市民涌向一家書店,爭相購買一本剛出版的新書。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冊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這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就是《物種起源》,它是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的第一部巨著。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_了"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的主導思想,即"自然選擇",必須會被當做科學上的確定真理而為人們所理解。它有一切偉大的自然科學真理所具有的特征,變模糊為清晰,化復雜為簡單,并且在舊有的知識上添加了很多新的東西。達爾文是本世紀的、甚至是一切世紀的博物學中最偉大的革命者。

《物種起源》是世界生物進化很有價值的作品之一,,是一部深切關注生物土地家園的,以靈魂回應靈魂之書。書的主體部分陳述了生物的變異及相互適應的途徑,從家養(yǎng)而變異的知識,因為每種生物產生的個數,遠超過其所能生存的個數,所以常引起生存的斗爭,于是人生物的任何變異性質,不論其如何微小,只要是在復雜的和特殊的生活狀態(tài)下有利于它本身的,即將有較佳的生存機會,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選擇了。由于堅強的遺傳原理,任何被選擇的變種,將會繁殖它的新的變異了的類型。

從最古老的單細胞到有著復雜生命結構與思維的人類誕生,在漫長的30多億年生命行進征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從出生到滅亡,從低等到高等,究竟是何種神奇的力量推動著生物的進化發(fā)展呢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絞盡腦汁,企圖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最終都以百思不得其解而告終。就在人們對生命演進機理持不一樣見解的各門各派展開激烈論戰(zhàn)、爭論不休的時候,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出現了。自古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進化論思想最終在19世紀英國偉大的博物學家達爾文手中構成了具有無可爭議的說服力的體系。

到了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出版后,生物普遍進化的思想以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機制已成為學術界、思想界的公論。由此,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被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之一。在舉世聞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提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論斷:生命僅有一個祖先,因為生命都起源于一個原始細胞的開端;生物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fā)展而來的,生物在進化中不斷地進行著生存斗爭,進行著自然選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成了生物學的經典著作。如今,《物種起源》所提及的許多觀點已成為人盡皆知的常識。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之后不斷地得到發(fā)展。20世紀40年代初,英國人霍爾丹和美籍蘇聯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創(chuàng)立了"現代進化論"。

現代進化論者摒棄了達爾文把個體作為生物進化基本單位的說法,他們認為,應當把群體作為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本身是物種的一種適應性狀,它既是進化的動因,又是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的作用不是經過對優(yōu)勝個體的挑選,而是以消滅無適應本事的個體這一方式而實現的?,F代進化論很好地解釋了古典達爾文主義無法解釋的許多事實。遺憾的是在達爾文時代,遺傳學先驅孟德爾還沒有能夠讓世人相信他的遺傳學說,否則,達爾文定會痛不欲生,因為1838年,他選擇了親舅舅的女兒、表姐埃瑪作為終身伴侶。據說,到了晚年,達爾文對孟德爾和他的遺傳學略有所聞,他常常為他的近親結婚感到不安。

當然,所有的生物才是《物種起源》這本書的精神主載體,生物的智慧,生物的生命強力才是全書的看點所在。對此我想,我們應當更多地用審美的、而不是充滿道德義憤的實用眼光來看待這部作品。我對書中生物在與自然斗智斗勇的很多精彩片斷很感興趣,生命意蘊甚豐,它讓人的靈魂震顫、讓人的心智慢慢蘇醒、讓人看清生物進化的本質、讓人明白在基本的人性天理面前應當如何珍惜、如何擁有、如何警覺、如何拒絕、如何捍衛(wèi)、如何愛、如何關懷。這樣的作品在中國當代文學領域委實太少了。

我總感到,關于物種起源的話題沒有完,某些非科學,非理性,非禮貌的似是而非的理念仍在流行,而《物種起源》代表性。它抓住了生物得本質,就好像找到了一把開啟世界生物進化史的鑰匙。

大學生與讀書筆記篇5

讀完這本書已有數日,然而一直沒敢下筆,直到在電腦前敲字時還在糾結。原因我總結有這么兩點:一來是自己最近還在寫連載中的小說,未來得及執(zhí)筆;二來是自己確實心里沒底,主要原因還是后一點。其實自己是個很喜歡寫讀后感的人,尤其是在看完好的著作時必定會敲上幾行文字。然而這次真心的不敢下筆,像《白鹿原》這樣的一部巨作,很害怕自己的文墨還不夠會寫不好,于身邊的朋友觀后,對于這樣的一部巨作,都不愿意再去觀看,錯失與這樣的精神食糧思想交融的機會,那我就是個真真的罪人了。

不過心里總有這樣的聲音在涌動、回響,那索性就隨心吧,聽之任之。

首先從故事本身而言,在某種程度上是將一些兒時從爺爺奶奶記憶中聽來的片段揉碎之后再拼上《白鹿原》整片整片整片的海量歷史信息灌輸在我的腦海里,讓我再一次有機會在閱讀的過程中,一次次試著去體會那種時日的生活,那種時日人們面對生活的舉措,面對生活時日的那種態(tài)度,面對世代變遷、歷史更替、思潮變化的時候做出的選擇,面對曾經與自己最親的人在革命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著不同的命運的時候的心境。

仿佛自己就是故事里的某個平凡的角色,是這個角色是那個人物,卻怎么都覺得自己作不好。

畢竟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也確實不曾親身經歷,雖曾聽我爺爺奶奶說起,那也是點滴片段,并不見得有多少體會,更何況那時年紀尚小,又怎知歲月酸甜苦辣、千姿百態(tài)!

故事主要以白鹿原上白家與鹿家兩大家族為中心,到白鹿村白鹿兩姓人,以及白鹿村周邊的村落也就是整個茲水縣的村落的人,歷代爭奪在白鹿原的地位,在清末朝代更替歷史文化變遷影響的下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

白家是白鹿村大家族,白嘉軒、白嘉軒的父親、爺爺等一直都是白鹿村的族長,在白鹿村德高望重,在白鹿原也是如此。

鹿家是白鹿村除了白家最大的家族,鹿子霖、鹿子霖父親、鹿子霖爺爺等,在白鹿原村一直都是非常有地位,在白鹿原也是一樣。

然而清的滅亡,民國的興起,革命必然會給生活在那樣的年代里的人們帶去影響,尤其是在革命盛行的茲水縣,白鹿原作為共產黨革命發(fā)展的起源地之一,影響怎么可能會小。

國共合作時期到抗日時期到解放前期,白嘉軒鹿子霖的兒女都紛紛投身革命,在政治對立中,面對兒女情長、手足情誼,真想不出會是怎樣的情形。當他們每次在某個熟悉或不熟悉的場合相遇,彼此會以怎樣的心情開口說出第一句話。

大學生與讀書筆記篇6

何處訪扶桑?直破浮云問羿郎。羲和揚節(jié)橫四荒,皇皇。輝被一冀演流長。崇善以為常,格物修身貴蕙纕。三綱八目普澤廣,如陽。澡身浴德陟高岡。

——《南鄉(xiāng)子·讀

這是我在大一生活正式拉開序幕前那個帶著期待和夷猶的暑假中,讀罷儒家經典《大學》,醍醐灌頂,揮毫而就的小詞。平仄不算整齊,句意也略顯生澀,然而這五十六字所傳達的,并非一個文藝少女無根的狂想,而是一個成年人審慎的思慮。

《大學》相傳為孔圣遺書,為曾子轉述與闡發(fā),為朱子所整理修訂,貴明德,崇圖新,敦善道。區(qū)別于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古代的大學實為“大人之學”。在夏、商、周三代,貴族子弟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十五歲入大學,學習窮理、正心、修身、從政之道。在我看來,即使時間隔閡了古今的教育觀,教育者對于人格的終極關懷仍然是一致的,因此,《大學》提出的治學修德的理念仍然對我們初入大學者有著特殊的意義。

最為國人熟知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學”三大綱領,既是“大學”的主題,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指出大學之道,在于弘揚內心的美德,革除自身的舊習惡欲,從而臻于道德之化境。站在一個人的高度來看,這不僅是大學學生的要求,更是自我人格升華的根本之道——這恰恰是大學教育的長期目標所在。站在一所一流大學的高度來看,這樣的道義直達終極的人文關懷,跨越行業(y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國界、意識形態(tài)甚至是朝代或時間,擁有近乎永恒的生命力。這正是“輝被一冀演流長”一句所闡釋的,《大學》的“三綱”有如中天之日的.光輝,普照的不僅是一個人的一世進退,更是一代人類文明的一燈燃滅。

在現代,公認的大學精神有三:自由、通識和德性。自由指的是思想的自由,保護學術和學風不被名利場和政治紛爭風蝕。在那百家爭鳴的時代,各家兼收并蓄,以和為貴,教育上亦如此,且政治和經濟體系并沒有發(fā)展完善,并未出現此類沖突,暫且不談。通識指的是博物洽聞的思想訓練,這與“親民”的圖新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強調個人在治學過程中的整體健全的發(fā)展,以及永不褪色的創(chuàng)新精神。德性則是統領前二者的要義,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之一,完全吻合于“明明德”這一綱領。真正的德性,簡單來說就是對愛、智、力、美的追求、恪守和圓融。可見,古與今的大學之道以及對人和社會的終極關懷,幾乎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大學》之“八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它們之間的因果層遞關系。這八大規(guī)則既是為“三綱”而設計的條目,也是儒學提倡的人生進修階段,前四目為“內修”,后三目為“外治”,而中間的“修身”一環(huán),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的樞紐,是根本,前與“內修”合為“獨善其身”,后與“外治”合為“兼濟天下”。格物與致知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注重現實生活和實踐,認為恒學窮理,積累用力日久,自會明悟世間萬理。這種說法固然有其狹隘之處,然而其對從書本中得到書本的“本本主義”的否定,對實踐第一性的強調,現實意義也是顯然的:鼓勵大學生從“象牙之塔”的自我小天地中走出,批判“坐而論道”的玄學約束。誠意則與慎獨掛鉤,強調“誠于中,形于外”的自律性?,F代社會有許多人和車輛在十字路口過馬路時,若周圍人多則忍氣吞聲地等綠燈,若人煙稀少則不管不顧地闖紅燈,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性的劣性頑疾,歸根而言是對規(guī)則的隨意心態(tài)和不尊重,更是不能慎獨誠意的“偽君子”表現。誠意一目,并不是簡單粗暴地教導大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這又不是中小學生守則),更希望大學生能舉一反三,真正做到心胸坦蕩,光明磊落。正心則強調端正心思來駕馭感情,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態(tài)。大喜與大悲一樣,都是極端的感情,若為其困擾,則易失去自控。保持一種客觀中庸的

心態(tài),有利于對真理的透徹認識,避免“感情用事”。修身則大同小異,關鍵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狹,實質上它更強調前四者的節(jié)節(jié)緊扣與有機融合,與后三目共同形成由小及大的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后一級是前一級的總和,前一級是后一級的細胞,此四者共同強調“恕道”與“絜矩之道”,即推己及人、上者垂范的道義。以上是我對八目的整體感知與體悟。

儒家認為,循著“八目”的車轍行駛,必將抵達“三綱”之所在,鼓勵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格物修身,以鑄造趨于“至善”的人格。作為一名有抱負的準大學生,“澡身浴德陟高岡”是我的理想和決心?!安W審問,慎思不罔,明辨篤行,為國棟梁”,大學為我提供了自由、通識和德性的空氣和養(yǎng)料,我將茁壯生長,“直破浮云問羿郎”!

附一:原創(chuàng)詞《南鄉(xiāng)子》的注釋與簡析:

注釋:

(1)扶桑:神話傳說中太陽棲息的神樹。

(2)羿郎:神話傳說中射下九個太陽的英雄人物。

(3)羲和:太陽的母親和駕車人。節(jié):鞭子。四荒:指遼闊的大地。

(4)皇皇:同“煌煌”,輝煌壯觀的樣子。

(5)冀:古代中國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島。冀州為九州島之首,這里冀代指中國。

(6)以為常:認為是常規(guī)。

(7)蕙:香草名,俗名“佩蘭”。纕:佩帶。這里蕙纕比喻高尚的德行。屈原《楚辭·離騷》: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8)澡身浴德:語出《禮記·儒行》,謂修養(yǎng)身心,使之高潔清白。

(9)陟高岡:陟,升,登。語出《詩經·國風·卷耳》,喻為臻于化境而奮斗。簡析:

上片是我仰望七月火輪的豪情流露,以“日神”喻明德,強調二者的時空連續(xù)性。下片直抒胸臆,表白對善德的崇尚和對自我的期望。

附二:參考資料:

《國學經典少兒讀本之大學中庸》,中州古籍出版社,高秀昌主編,李立新注解。《大學的三種精神》(選自20__年6月《看歷史》),網絡資料。

陳來《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三聯書店出版社。

屈原《楚辭·離騷》、《楚辭·九歌·東君》、《楚辭·九歌·云中君》。

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大學生與讀書筆記篇7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蹦闶遣皇呛芷婀?我怎么就文鄒鄒的了?可不是嗎,這幾天看了施耐庵的水滸傳,我深受古典名著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學的殿堂。

全書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會的各種人。作者有超常的塑造典型的藝術能力,把魯智深的正義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我不由得佩服起來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蘇州,后來遷居蘇北興化白駒鎮(zhèn)。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學家。元至順年間,他考中進士,在浙江杭州做了兩年官,又因為看不慣_的黑暗政治,不愿對當道權貴逢迎拍馬,因此棄官回鄉(xiāng),從事著述。他不愧是文學家,我看了《水滸傳》,感覺都能從人物的話語中體會到人物的性格。魯迅曾經也說過,《水滸》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有說話看出人的。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fā)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這本書大致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為各種原因上了梁山泊,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幫助朝廷征遼、平王慶、平田虎、平方臘,最后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吸引著我,我甚至被感動得涕淚橫流,為什么呢?現在我就帶著你去品一品水滸傳。

不必說林沖的忍辱負重,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吳用的足智多謀,我就光光討論“花和尚”就能說上三天三夜?!盎ê蜕小毙蒸斆_,出家后法名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且又被人稱作“花和尚”。魯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經略府提轄,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當地惡霸鎮(zhèn)關西,為避禍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在寺院因酒后_,在智真長老的推薦下攜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在東京相國寺守留菜園期間偶遇林沖并與之結下深厚的友誼,后來在林沖蒙冤受難之際救下林沖,直到后來遇到楊志,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并做頭領,在三山聚義大戰(zhàn)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集聰明、善良、嫉惡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魯達,其實在我的現實生活中也會有“魯智深”永遠是這么莽撞。我還記得有一個村子的黃甲因打不過對方黃乙,便打手機叫兒子前來幫忙,兒子當即操刀上陣,一刀將黃乙刺倒在地,黃乙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黃甲父子追悔莫及。這難道不是莽撞闖的大禍嗎?所以通過這兩件事情,我們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腦去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其實人生也是一樣的,我們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們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氣用事,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想想我們究竟該不該這樣做,這樣我們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輝煌的每一步。

“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弊x了水滸傳,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一部《水滸》顯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殺退朝廷官兵;一部《水滸》展示英雄氣概:俠肝義膽,為民打抱不平;一部《水滸》現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義梁山水泊一部《水滸》寫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討江南淮西。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每當翻開《水滸傳》劉歡那高亢激昂的歌聲,總會在我耳邊久久回響,回響……

455520 随州市| 宁明县| 梨树县| 思茅市| 永安市| 阳新县| 建平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河津市| 都昌县| 耒阳市| 永安市| 长垣县| 天水市| 宽城| 潜山县| 梅州市| 淅川县| 济阳县| 霸州市| 蓬安县| 确山县| 海晏县| 灌南县| 苏尼特右旗| 平江县| 峨山| 金塔县| 高州市| 镇安县| 昌邑市| 东城区| 葫芦岛市| 济阳县| 龙川县| 鄂尔多斯市| 长岛县| 集安市| 凉城县| 南投县|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