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仲嫉娱乐有限公司

閱讀老子心得體會范文

| 冰倩21147

老子的《道德經》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禮貌的智慧寶典中汲取治國安民、修身養(yǎng)性、立人處世的精髓。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閱讀老子心得體會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閱讀老子心得體會范文1

其一,王蒙的語言太羅嗦,老子的幫助讀后感。也許是王蒙老了,愛絮叨,老年人大都如此;也許是王蒙怕讀者不明白他的意思??傊嵢顾?、翻來復去地說了又說,不厭其煩,卻讓人讀著有點煩。王蒙充分發(fā)揮了漢語的優(yōu)勢,而且耐心地把讀者想像為小學生,運用了大量的同義詞、近義詞來解釋描述同一件事,讓人實在難以忍受。

其二,王蒙還是沒有徹悟。書中,王蒙一再強調自己現(xiàn)在很超脫、很看得開,徹底想明白了。但字里行間,可以讀得出王蒙還是很看不開的,他還是有些火氣,有些怨氣,象是受了委屈的孩子,雖然想表現(xiàn)得豁達大度一點,但言辭間總還是掩飾不住內心的真實感受;又象是失寵的佳人,雖然想顯得淡泊從容一些,但卻忍不住為花落而傷春。讀過南懷瑾的《老子他說》,南老則真正是通家,是了家,其言辭柔和,不偏不倚,心態(tài)淡定,無欲無求。王老勉之矣!

其三,王蒙的解讀并沒出什么新意。王蒙大約也明白這一點,因此他也說明這本書主要是結合個人的感受來談老子。如果王老能立足于親身感受,而不囿于自身感受,舍棄卿卿我我,解悟大道無邊,那這書就真有價值了

這段話讓我想到了錢鐘書先生?!?span>危難”后的學術界,對錢鐘書先生的稱頌日漸聲高,然而錢家的書齋內一如繼往的平靜。他謝絕了一切記者和學者的拜訪,難免有人將此誤讀為“清高孤傲,自以為是”,但知他的楊絳先生說:“他從不側身大師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學問?!?/p>

錢鐘書先生在大樓門口遇到別人,也總是面帶微笑,點一點頭,側身讓對方先走,不管先來后到,不管熟識與否,也不管是不是后生晚輩。這是一種有內涵的優(yōu)雅,而這種優(yōu)雅在有教養(yǎng)的前輩中十分普遍。

錢鐘書先生長期致力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著作等身,飲譽海內外,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貢獻,卻能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待人謙遜有禮,我想這便是寵而不驚的典范了。

誰都明白,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你有得意的時候,但你不可能永遠得意。你也會有失意的時候,但也不可能永遠失意?!安灰晕锵玻灰约罕?。”能達此境界者非錢鐘書一人,我又想到了司馬遷。

司馬遷因為李陵辯護而遭飛天橫禍,受辱腐刑。忍受如此屈辱,是什么力量支持司馬遷勇敢地活下去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所以隱忍茍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進而發(fā)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趣異也”的千古名言,而且自比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是秋》”,立志做重于泰山之人,讀后感《老子的幫助讀后感》。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持他在“腸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掙扎中頑強地活了下來,幽而發(fā)憤,堅忍不拔,終于實現(xiàn)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業(yè)。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正是以修國史為己任的高度責任感,才使他從逆境中奮起,而且表露出強烈的自信心。

在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中,不可能都是“萬事如意”、“心想事成”,時常與“事與愿違”、“逆水行舟”相伴。如此潮起潮落之中,關鍵是要認識自己,相信自己,腳踏實地走好自己的路,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享受生活,享受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快樂,就會有足夠的力量承擔一旦到來的挫折和痛苦。只想著“如意”,不付出努力,不經歷曲折,是不可能“事成”的。因此,一個人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就需要有經受成功、失敗、得寵、受辱、幸福、痛苦的準備,因為這些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歷程。保持一顆平常心是一種感覺和心態(tài),是世事泰然處之的品質,是一種自信和成熟。只有保持一顆平常心,做起事來才能游刃有余,達到一種“勝似閑庭信步”的狀態(tài)。

明代洪應明說過: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每人都應淡泊名利,不應以一時榮耀而忘形,不應以一時屈辱而自棄。愿你我之心皆如海闊,皆如天空。

閱讀老子心得體會范文2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币馑际?,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老子說的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家之一。關于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歷來有爭論。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給他寫的一個簡單的傳記來看,他是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袄献印笔侨藗儗λ姆Q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他的生卒年月不詳。

老子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所以他諳于掌故,熟于禮制,不僅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并有廣泛的自然科學知識。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發(fā)生爭奪王位的內戰(zhàn),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劉耿立王子猛為悼王。王子朝殺悼王自立。晉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為敬王。這次內戰(zhàn)達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敗,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國;老子所掌握的圖書亦被帶走。于是,老子遂被罷免而歸居。形勢的變化,使老子的地位發(fā)生變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轉變,由守禮轉向反禮。

老子由于身受奴隸主貴族當權者的迫害,為了避免禍害,不得不“自隱無名”,流落四方,后來,他西行去秦國。經過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西南)時,關令尹喜知道老子將遠走隱去,便請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寫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傳老子出關時,騎著青牛飄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張,大都保存在《老子》一書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兩篇,共5000多字。因為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后來人們又稱它為《老子道德經》?,F(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老子》一書,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zhàn)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卻是屬于老子的。

《老子》一書,文詞簡短,艱深難懂,因此后人作了許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漢時道學家河上公(姓名不詳)注,三國時魏國哲學家王弼注,還有清朝時魏源的《老子本義》,等等。下面我們就通過《老子》這本書,來了解老子的哲學和政治思想。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國第一個力圖從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學家。在老子之前,人們以為宇宙間的萬物都有神在統(tǒng)治著,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稱天帝。這種觀念,到了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時期才開始了變化。老子就是較早的從哲學方面有意識地、明確地否認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道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第一章》)這就是說,作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遠存在的。道的運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規(guī)律而運行。天地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它是宇宙的母體。

老子認為,道產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養(yǎng)著萬物,萬物各成其形,各備其用。所以萬物沒有不尊道而貴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貴重,不是有誰給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產生天地,德畜養(yǎng)萬物,長育萬物,成熟萬物,覆蓋萬物。他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p>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第五十一章》)這樣,老子遂把自然創(chuàng)造的根源歸于自然本身,從而摧毀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論的基礎。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觀,在當時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認了鬼神的威靈。當然,老子的“道論”剛從傳統(tǒng)的宗教解放出來,還未能完全擺脫宗教的影響;他的自然決定論,使人完全聽命于自然,輕視了人對自然界的反作用。后來有的哲學家把它發(fā)展為定命論,為害頗大。

閱讀老子心得體會范文3

我最近在名著導師的介紹下,讀了《老子》。當然是附帶注釋的那種,原本的詞匯太晦澀,容易產生誤解。讀完之后頓覺老子之道超脫于物外而又蘊含于生活小事之中,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道理,現(xiàn)在覺得和以前的我相比,我們已不在同一個層次上。他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我相信它是一本真正的寶藏,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其中很多東西都讓我耳目一新,根本說不完,只能挑選一些了,深表遺憾?? 說起老子,大家都很熟悉,高中的時候他的名句是經常掛在嘴邊的,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薄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钡鹊??!独献印酚址Q《道德經》。由此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精華之所在便是道與德。我認為它是老子之道的基礎,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它包蘊甚大,卻又不是宇宙萬物中具體的一物,道是不可能用語言或文字表述出來的,一旦用了,那么“道”就不是“道”了。形而上的“道”就變成了形而下的“器”。便不能生成萬物,不能成為促使萬物變化的規(guī)律。“道”衍生了“常有”和“常無”繼而演變出了宇宙萬物。有和無的變化代表了一切事物及其奧妙的變化規(guī)律,《老子》前幾章就在論述道與德,論述宇宙大世界,反映出了老子整體的世界觀,其文晦澀難懂,但卻為其精華。

老子主張“無為”,及順其自然而行??梢钥闯隼献又酪簿褪亲匀恢?。老子有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钡兰矣兴拇螅慈舜?,地大,天大,道大。人、地、天、道,人居其一,而道猶大。人法地之清凈而萬物生長,地法天之無言而萬物更迭,天法道之無為而宇宙生成,道法自然而不違其本性。而這四句話的形式更是突出了“自然”的最高地位,可以說自然是道的本質,貫穿于道、天、地、人。老子是告訴我們自然的重要性,不要用人為去毀滅自然,不要用造作來破壞天性,不要因貪得去求名聲,那么便回歸到了原來的天性,值得注意的是老子的自然并不是現(xiàn)在所說的自然,而是自然而然,是與人為相對的。我覺得現(xiàn)代文明是崇尚人為的,人們總想著怎么去改變,怎么去征服自然,想用機械代替天然,把直的變成彎的,把草原變成荒漠,完全破壞了自然,人們將得到大自然無情的報復。再說人類自身,自然到人身上就是“真我”,天然本性,赤子之心。但是人們經常不滿足,總看到自己的不好,想要改變它,

這是違背自然,改變真我。自然是一個生命本性的真實展露,可惜人們越文明卻越不自然。不會率性而為,總是把自己真我偽裝,就像不真誠怎么打動人一樣,沒有真我怎么為人?我們何不捫心大問“我們什么時候能夠回歸自然?”

老子最令我折服的就是其無為的思想了,《道德經》中有一句話“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逼鋵嵗献印盁o為”的思想并不是無所作為,并不是那種避世的消極態(tài)度。很多人不了解他,只從表面上理解了它。真正的“無為”是不為所欲為,不胡作非為,是順道而為,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暗馈庇肋h順其自然無所為而沒有什么不是它所為。我們人類就是太有所為了,是我們與自然的關系越來越緊張了,亞馬遜河的破壞,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北大倉變成了北大荒等等,一個個血淋淋的教訓,這些都是有為造成的。只有明白了老子無為的真正意義,才算真正體會到了老子之道。是否順應了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否違背了萬物的本性,便是衡量“有為”與“無為”的標尺了。

老子說通過無為來實現(xiàn)無不為。貌似很荒唐,可是真正想過之后便會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著大智慧。就像自然界一切發(fā)展和生長都是無意識無目的的,但卻又無一不合目的的。它從不有意識去追求什么,卻實現(xiàn)了一切。這便是道無為而無不為。當我們達到這個高度,也許就超脫于物外,在精神上達到了老子的高度,也許這就是合道吧!這樣看來無為而治也就明白了。漢代的文景之治,就是一種無為而治,我們都知道漢武帝劉徹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而他的作為就是以文景之治為基礎的。卻是又達到了無為而為不為。關于治理天下,老子也有一句名言“將于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其實這也是無為的一種體現(xiàn)如果誰不顧萬物的本性和自然規(guī)律,想用強力來統(tǒng)治天下,那么他一定不會成功,結局往往事與愿違。他說“天下”這神圣而又神秘,不能用強力治理,強行來反而會攪亂天下,最終失去它。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如果不順應它,就有可能事與愿違,達不到目的。

關于人生,老子也有很多言論,“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边@是靜與動的智慧,靜有很多用處,統(tǒng)治者可以以靜制動,他們將“靜”的思想變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權術。而老百姓也同樣有妙用,便是以靜養(yǎng)智。智者從不會整天嘰嘰喳喳的表現(xiàn)自己,只有沒有智慧的人才會無止境的聒噪,就像滿罐子水不易動蕩,而半罐子水稍有搖晃便響個不停。有智慧的人像風平浪靜的大海,沉靜而淵博。根基城府深的人遇事三緘其口,而沒有城府的人總是信口開河。恬靜總屬于智者,他們恬靜不是因為恬

靜好他們才變得恬靜,而是智慧令其洞明世事,沒有什么事可以擾亂他的心境,因此自然而然地歸于平靜 。這是一種經歷過人世滄桑后的返璞歸真。這就是佛家口中“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第三層境界了。

作為人,生死福禍當是我們最關注的話題了。老子對生死福禍的認識 早就達到了所有人無法企及的高度。關于長生與修身,老子主張形神相親,也就是現(xiàn)代心理學家口中的精神與肉體的和諧平衡。說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卻是不易。但老子卻做到了,他哪管什么貧富窮達,全不在乎榮辱得失,讓心靈不著一物,不染一塵。這樣才會得到我們應該有的壽命,長生并非不死,而是活出“道”給予我們應有的時間。人總會死,但老子卻會讓它最長。關于死,老子說,“道”者能以一種平常心來對待生死,不會貪生,不會怕死,一切順其自然。

但是人活著,心總不會平靜。在我看來,有好多東西可以牽動我的心弦。每個人都想得到福,不想得到禍,便心存執(zhí)念。老子說福禍卻又是另一片天地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逼鋵嵗献诱f很多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我們不能總執(zhí)著于其中一面,這和現(xiàn)代馬克思辯證主義思想不謀而合。福與禍同門,利與害相鄰。佛門對此也有同樣的看法,《大涅槃經》中有一個故事:有一容貌艷麗的姑娘來到他人住宅,主人問:“你是什么人?”姑娘說:“我是‘功德大天’,我所過之處能帶來金銀珠寶?!敝魅撕芨吲d,便開始供奉、禮拜??蛇@時又有一姑娘進來了,那人衣衫破爛、丑陋不堪,主人嫌棄就趕她走。那人說:“你可真蠢,我是‘黑暗’,我所過之處能讓人傾家蕩產,但我是‘功德大天’的妹妹,我們形影不離,你趕我走就是趕我姐姐走?!敝魅嘶形?。這便是說福禍同門。還有《淮南子》中塞翁失馬的故事,還有很多故事我們都可以看出有福就有禍,有禍變有福。老子也不可能無禍,他也不可能控制一個人的福禍,但是他能從福中看到禍,禍中看到福。窮困不憂傷,得志不炫耀。這當時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其實,老子還有很多思想讓我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如“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备嬲]我們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太急功近利反而不易成功。如歷史上的楚莊王,執(zhí)政之初不顯山不露水,于默默無聞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慢慢積累最終名垂青史,大器晚成。老子,一位大智者,找到了大智若愚的真諦。《老子》是一部充滿智慧技巧的寶庫,常讀可以讓我們心境圓滿,回頭時將發(fā)現(xiàn)它給你帶來的東西將讓我們一生受用無窮??

閱讀老子心得體會范文4

《老子》,又稱《道德經》《道德真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為春秋時期的老子所著,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是中華文化的經典著作。魯迅便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p>

《老子》一書分為道、德兩篇,洋洋灑灑不過五千余字,但卻字字珠璣,可以說是一字就涵蓋了一個觀念,一句就容納了幾多的妙義。而正是由于《老子》一書的“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對其的解讀也就“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幾千年來研究老子的人如恒河沙數(shù),流傳下來的名家著作,足有百家之多,文字也有數(shù)百萬之巨,各家各說雜陳,見解不一。黃老派引其義成“君人南面之術”,養(yǎng)生家解其義為安身長命之術,或為救世之書,或為求道之作,近代以來受西方思想影響,學者則多稱其為論述哲理的哲學著作。各說雜陳,見解不一,讓人讀來有治絲益棼之感。我僅僅略讀了兩部不同版本的《老子》,便深深明白了這種說法,不禁更加為其的廣博精微而嘆服。宋儒鄭樵說過:“學術超詣,本乎心識?!庇捎谖覍W識淺陋,對《老子》還遠遠稱不上學術上的研究,更沒有像前面提到的各家那樣有如何高深的見解,僅僅是一些個人淺薄的看法而已。

《老子》通篇圍繞“道”“人”兩者展開。道為本,而人應窮極道體以用之,最終幾于道。道“先天地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天地萬物之始之母,具無窮之用,是天地之根本,因此人應窮究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

順大道而行,做到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人以道為宗極,由下自然而然的產生關于修身、養(yǎng)氣、立身、處世、治政等的種種方法道理:“致虛極,守靜篤”,“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達“無為而治”。這些方法道理對歷史上的英雄豪杰的建功立業(yè),乃至安身立命都有大用處,可見順應大道,方可成就功業(yè),所以人更應“惟道是從”,這也是合乎大道的。通讀全篇后,我發(fā)現(xiàn)《老子》一書雖通篇不離“道”這一字,并將“道”抒發(fā)為亙古不滅,至高無上的根本之理,極盡語言來彰顯“道”的偉大,但透過這些我更看到的是人的難能可貴,因為道雖為天地之根本,具無窮之用,是至高存在,但人卻可以體悟道的偉大,順應大道而行,將道的無窮之用靈活地掌握應用。所以我認為《老子》的核心在“人”而不在“道”。此外,老子在論證過程中大量運用辯證法,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并能由對立而轉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有”“無”,互為因果,相生互變,始終循環(huán)往復,“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币徽环?,使讀者對事理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體現(xiàn)老子思想的深邃。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

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tǒng)一與穩(wěn)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余力地探求其中古代智慧的底蘊。

據老子所說道是“惟恍惟惚”的,是“獨立不改”的,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但“道”之一途太過虛幻,太過飄渺,“道”也是難以在外在世界驗證的,是難以掌握的。所以我對《老子》一書更看重的是其中的修身立命的道理,及對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而不是那似真似幻,讓人捉摸不透的“道”。以下就是我自書中節(jié)選的一些我看重的段落: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開篇以“上善如水”為綱領,提出一個人要效仿水之到無上德行,做到如水般至柔之中卻又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與氣度。水善于滋養(yǎng)萬物而又不與萬物相爭,寧愿自居下流,藏污納垢而包容一切,可以用“水唯能下而成?!眮硇稳?。人要如水般善于自處,選擇合適的位置;心胸如水般深沉靜默而又包容一切;與人相處同水一樣細膩真誠;說話如潮水般準而有信;立身處世如水般端正持平;做事精明能干發(fā)揮所長,像水般無所不往,無往不利;把握時機,及時而動如水般宜靜宜動。與物不爭,與世無爭,便可永無過患而安然出順。這段演繹出了如水之美般的人生哲理的文字被至今仍被無數(shù)人奉為人生至理,不斷引用學習。它所描繪出的境界可以說達到了

人生處世的藝術的地步。為人當如水般謙容無私,剛柔并濟。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泊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薄笆俊币趯W問道德上都做到精微無瑕,玄妙非常,通曉四方,深邃無邊,達到“絜凈精微”的境界。這種境界勉強形容就是:小心謹慎,如冬天過河般戰(zhàn)戰(zhàn)兢兢,便是古人所說的“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意思;猶疑慎重,思慮周全,察曉四周的所有情況;待人處事恭恭敬敬,嚴肅慎獨,猶如上門做客一樣;相處時卻又如冰雪渙釋般,溫暖親切;如樸石般平實無奇,敦厚老實,卻又內含寶玉;瀟灑大度,豁達空靈,像深山的幽谷一樣;渾渾沌沌,大智若愚?!俺领o恬淡,似湛深的大海;飄逸無拘,像沒有止境”。安靜下來將濁物慢慢澄清,活動起來在安定中徐徐前行。要這樣就要做到不滿不盈,添一毫則嫌重,徐徐而生。本段前面先描述了“士”所具有的慎重、周全、威嚴、親切、平實、豁靈、渾樸的境界;而后描述如何修得,要不暴不躁,不盈不滿,悠然“徐生”??梢哉f這段文字生動的描繪出了道家所推崇的那種悠然灑脫的人生境界。

這兩段皆是《老子》中關于人生境界的描寫,而這種凝靜灑脫,悠然自得,徐徐而生的人生境界讓我不由心向往之。雖離之還差之千里,我當如水般徐徐前行,望有朝一日可以接近這樣“微妙

玄通”的人生境界。 參考百度百科

閱讀老子心得體會范文5

老子的哲學是中華民族之瑰寶。早有所聞,卻總是望而生畏,覺神圣不可褻瀆,深奧不可理解。這次學校開課之際,一為探尋,二也是學校的力量推著向前,才真正開始了解并學習這本華夏著作。一談起老子,一些詞就會蹦入腦海,如:道、有無、無為之治、上善若水、小國寡民等等。其實我們雖不懂老子,老子卻早已融入我們生活。

作為一名學習外語的學生,我?guī)缀醢阉袝r間用在了研究西方文化、西方文學,敬仰西方大家上。中華民族之瑰寶被拋在腦后,快要遺忘。近來逛北京城的空檔,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吹竭z留下的建筑,優(yōu)美雄渾,諸多講究,一點都不輸西方。關注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開始思考學習外語的意義。這個世界是充滿聯(lián)系的,學習外語重要的是搭一座橋,學習別的國家的優(yōu)點,了解門外的世界;但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幫助我們把自己的國家介紹給世界,讓我們的國粹不停繁衍下去。這也是學習老子的意義。學習老子,一為更好了解我們國家,二為增強自己的修為,三就是為把老子帶給世界,讓世界看到我們中國的哲學大家,在當下“中國威脅論”流行的時代,老子的一句“無為無爭”之心也許是交予這世界的最好答卷。

儒家與道家可謂中國古代的兩大哲學經典流派。如果儒家代表陽剛的力量,那么道家應該代表陰柔的力量。“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意,天下希及之”。這是《道德經》第四十三章的內容。這篇文字中同時提到了在“柔弱的力量”。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駕馭了天下最堅強的東西。無形的力量穿透了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因此懂得了無所作為是有益的。不發(fā)一語的教導,無所作為的好處,天下很少人能夠做得到。這段對柔弱的描寫讓我想到三個例子。一個例子是老子《道德經》中提起的柔弱的水,一個是中國的太極拳,最后一個是美國著名黑人領袖馬德路德金所發(fā)起的“非暴力抵抗”運動。

先說說水。水在老子《道德經》中是一個常提的意象。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與日常見到的“強者為王”不同,老子推崇“柔弱”。天下沒

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攻打堅強之物時也沒有能勝過水的,洪水來時,什么都擋不住,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水貌似柔弱,一旦聚在一起,便會勢不可擋。于是在第八章里老子寫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是對柔弱的水的至高評價。水是最高的善。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其相爭,停留在眾人厭惡的地方,所以很接近“道”。老子把水與自己提出的“道”相提并論,可見此種柔弱之物的力量之大。

第二個陰柔的例子是我國的太極拳。太極拳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环N拳法。電視劇里的演繹、體育賽場上的競技,和公園里無處不在的打拳人,都是這種拳法在當代的演繹。元末明初,武當?shù)廊藦埲S開中國“內家拳”之先河。其后發(fā)展出“太極十三勢”,為太極拳原型。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fā)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fā),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太極拳和老子的陰柔之說是一脈相承的,它的核心也是以柔克剛,強調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所以,太極拳所體現(xiàn)的不僅是中國的一種武術拳法,更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思想結晶與文化瑰寶。

既然老子所說“道”是世間普遍存在的、最高的規(guī)律,那么它應該廣泛適用。所以,不僅在中國,在世界的其它角落,也有著“柔弱勝強”之案例。讀老子時,我不自覺想起美國著名的馬丁·路德·金領導的非暴力抵抗運動。1955年12月1日,黑人女裁衣工羅莎.帕可斯夫人下班后在乘坐蒙哥馬利市公共汽車時,因拒絕給白人讓坐而被拘留。12月5日法院以“擅占白人專座”違反隔離法而被判處監(jiān)禁14天。這件事引發(fā)了一系列的黑人運動。與流行的暴力奪取不同,馬丁·路德·金倡導非暴力抵抗。

非暴力抵抗的具體做法是:平靜地進入任何拒絕為黑人服務的地方,禮貌地提出要求,得不到就不離開。這是南方大學生深思熟慮運用“非暴力抵抗”的直接后果。參加“運動”的大學生事先都經過嚴格的訓練,包括: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服裝整潔,頭發(fā)一絲不茍;在進入“運動”時,以最有尊嚴的目光請求服務。為此,許多大學生遭到圍觀、嘲弄、甚至身上被澆滿西紅柿醬。抬他們走,打他們走,他們不走;他們跑到公共汽車上去,人家把他們往下趕,他們也不走,他們只是忍受殘忍的毒打。面對這種屈辱,居然不動手。他們不卑不亢、不喜不怒,從學校出來時就帶足了書本、文具,得不到服務,就坐在那里做作業(yè),研究

學問。有許多大學生在“運動”中被捕。馬丁.路德.金早已向他的同胞發(fā)生了號召——“填滿監(jiān)獄”。他們在汽車旅店的走廊上“入睡”,在公園“入游”,在公共圖書館“入館”,在電影院“入觀”,在賭場“入賭”,在土耳其浴室“入浴”。他們最后贏得了勝利。這就是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所領導的這一次針對種族隔離法律的非暴力入座運動。結果,迫使南方社區(qū)的幾十家聯(lián)合商店分別在1960年和1961年取消了便餐部的種族隔離制。細細一品,這不就是老子所謂“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絕佳例子么?在那個時候的美國,黑人是弱勢群體,白人是強者,這次非暴力運動摒棄了以往“硬碰硬”的策略,轉向“柔弱”。白人對黑人欺辱、謾罵,看似白人贏了,實則這項運動為美國的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黑人地位的提升提供了鋪墊。

以上三個角度,一是《道德經》中老子自己對“水”的見解,二是中國之瑰寶太極拳,三是美國的非暴力抵抗運動,都體現(xiàn)了柔弱的力量。這也是這本“至柔”的著作想要傳達的思想。三個例子串聯(lián)起來,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都可適應,這表明了偉大思想之普適性,不受時間、空間與地域的限制。所以,只有更深入地學習老子,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獲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閱讀老子心得體會范文相關文章:

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道德經閱讀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讀經典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道德經的讀書心得體會

道德經讀后心得體會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體會1500字范文2020

初中國學經典讀書心得范文五篇

千字文讀后心得體會范文5篇

千字文的閱讀心得范文

狂人日記讀書心得體會范文五篇600字

33231 冀州市| 绵阳市| 应用必备| 怀来县| 响水县| 和政县| 南陵县| 长治市| 拉萨市| 云梦县| 松桃| 武鸣县| 油尖旺区| 枝江市| 斗六市| 绥棱县| 松桃| 苏尼特右旗| 大荔县| 黄山市| 大方县| 廊坊市| 太仓市| 肇州县| 北辰区| 海门市| 阿拉善右旗| 嵊州市| 青浦区| 安塞县| 新乡市| 九龙坡区| 马龙县| 汶上县| 天柱县| 白山市| 天全县| 彰武县| 内黄县| 临沭县| 南郑县|